凯发游戏官网入口7月11日电 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。7月5日,王付凯结束了他为期一年的重庆巫溪支医生活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他说,巫溪支医的这段经历,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付出,更多的是历练,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“医者仁心”,也让自己在今后的从医之路上更加坚定、沉稳。
2021年6月18日,王付凯作为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两位支医队员之一,赴重庆市巫溪县开展支医工作,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倾注在所挚爱的医疗工作中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不负韶华勇往无前,用自己的力量,托起大山深处的“健康梦”。
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全力做好支医帮扶工作
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王付凯深知开展任何工作,政治合格、素质过硬都是至关重要的。为此,他始终坚持把政治学习摆在首位,端正学习态度,明确学习目标,增强学习的自觉性。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境界,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,积极向优秀共产党员看齐,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
爱岗敬业,在工作中甘于吃苦
在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部工作多年,王付凯深知“急诊人”肩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,他始终坚持“一切为了患者、为了患者的一切”这一坚定信念,不管白天黑夜,刮风下雨,患者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,他牢记“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,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”的神圣誓言,爱岗敬业,将吃苦作为一种提升与历练。
初到巫溪时,既要克服水土不服,又要克服语言交流的困难,但留给王付凯适应的时间并不多,几乎是刚安顿下来便要投身于紧锣密鼓的工作之中。120救护车紧急运送来一位患者,转运途中患者出现了呼吸心脏骤停,持续给予心肺复苏术,送来巫溪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后,持续进行胸外按压,连接心电监护,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,给予肾上腺素、多巴胺等药品积极治疗,期间患者出现室颤,电除颤2次,抽取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,给予5%碳酸氢钠250ml,纠正酸中毒。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,30分钟后,患者恢复自主心率及呼吸,生命体征平稳。这只是王付凯在巫溪支医工作中寻常的一场抢救,这样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,他在巫溪经历了无数次。
在巫溪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期间,他重点负责对门诊疑难病例的指导检查及协助诊断,同时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,兼顾危重症患者120急救的出诊工作。抢救心脏骤停、急性心力衰竭、急性呼吸衰竭、急性心肌梗死、重度颅脑损伤、严重多发伤、脑卒中、各种心律失常、过敏性休克、急性农药中毒等。几乎每一次的抢救,都是关乎患者生死的大事,因而每次抢救,他都全力以赴。
充分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培养医务技术骨干
在日常工作中“传”,授其以渔。“一对一”“一对多”的“以老带新”方式,通过下任务、压担子、提要求等方法,提高当地医院科室人员学习的积极性。同时,通过理论培训、业务指导、现场操作、经验交流等形式,提升医务技术骨干的业务素养、工作能力。
在技术发展中“帮”,助其以需。在人员、技术和管理方面,积极帮助科室建设,帮助指导急诊学科建设,规范120急救的交接,使诊疗流程进一步优化、规范。落实“三基”训练,提高全院医师的急救技能水平,全院医师进行“心肺复苏及电除颤术”技能的考核,监考及点评,针对每一位医生所出现的不足进行现场示范,切实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及水平。
在业务中“带”,率其以行。先后指导气管插管术、呼吸机应用、急救药品的合理应用、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识别、高危心电图的识别、意识障碍的急救处理流程、血气分析结果判读等,通过多次培训,所在科室9名技术骨干全部掌握气管插管术,并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,使急诊有创呼吸机的应用更为广泛。
在一年的支医工作中,王付凯还参加了基层卫生人才培训班授课,“送健康下乡”义诊活动等,诊治病例1000余例,抢救危重病例300余次,得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、巫溪县人民医院、所在科室的充分肯定,先后被巫溪县卫生健康委评为“优秀医师”“支医优秀队员”“对口支援优秀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严格要求自己,主动作为,勤勉工作,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能力,不负领导嘱托,能被患者信任,为巫溪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贡献,他深感荣幸与自豪。(图片来源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)